《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显示,虽然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多为西部省份,但从高端医疗资源来看,仍以北京最为集中。
近日,《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下称《年鉴》)发布,公布了我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9年底(部分为2018年底)的各项医疗卫生数据,从中可一窥各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院数量10年增69.31%
从《年鉴》公布的多项数据来看,无论是医疗卫生总费用,还是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卫生人员从业数量,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提升。尤其是医院数量,在2009年为20291家,到2019年底达到34354家,10年间增加了69.31%。
不过,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并不平衡。虽然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多为西部省份,但从高端医疗资源来看,仍以北京最为集中。在每十万人拥有的三级医院数中,北京以0.488家排名全国第一。而在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临床医生数、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中,北京都分别以4.92人、3.25人和5.33人排名全国第一。
在北京之后,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医生数量排名第2—6位的分别为浙江、江苏、山东、内蒙古和上海;每千人拥有的临床医生数量排名第2—6位的则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上海。除此之外,上海在每千人拥有的注册护士数中排名第三,浙江排名第四,显示出在北京之外,医护资源另一个较为丰富的地区为长三角地区。
老龄化促使床位需求提升
再观察另一个数据——床位数。四川和重庆在每千人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上排名前两位。在每千人拥有的综合医院床位数上,新疆、辽宁和黑龙江则排名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四川、重庆,还是辽宁和黑龙江,都是老龄化比重较高的地区。有报道指出,随着各地老龄化的逐步发展,对专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大:首先,老年人较为容易生病,尤其是慢性病,因此需要更多的医疗机构床位;其次,老年人对于护理需求较高。因此,随着各地逐步进入老龄化尤其是深度老龄化社会,针对老年人的床位、医护资源等都需要逐步提升。
三大疾病成“头号杀手”
《年鉴》数据还显示,中国人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2008年至2018年期间,调查点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由18.9%上升至32.2%。从调查点居民疾病两周患病率来看,包含有心脏病、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病在内的循环系统疾病由2008年的5.03%上升至2018年的15.43%。
患病率的增高,直接推动了中国人均就诊次数。《年鉴》显示,目前,中国人均看病次数在快速上升,居民就诊次数在2019年已经达到6.2次,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为4.4次。自2010年以来,恶性肿瘤、心脏病与脑血管病是对居民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三个病种。2019年,城市居民因恶性肿瘤的病死率达到了161.56/10万,成为最“致命杀手”。就城市居民而言,恶性肿瘤中,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以及食管癌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威胁最大,每10万人中死亡均超过10人。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