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戴尔医疗行业技术白皮书
时间:
导言
医疗卫生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2009年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7月22日,国务院发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新医改正式启动。
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第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试点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0年11月15日,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2010年末,财政部安排新增中央转移支付地方专项资金119亿元用于支持医改工作,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众所周知,信息化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国家将信息化作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方面,体现出国家对信息化在推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视程度,相信医疗卫生信息化必将迎来发展的高潮。
作为全球顶级IT厂商,戴尔在医疗行业坚持不断地投入,以行业中最优秀的产品和最超值的金牌服务,推动信息医疗的发展。2009年初,戴尔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和服务团队。2009年底,戴尔花费39亿美元收购了医疗信息行业最领先的系统服务公司——Perot Systems(佩罗系统)公司,并成立了戴尔佩罗服务与解决方案事业部。这一举措表明了戴尔期望在医疗领域深耕的决心,它将进一步加速戴尔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程“量身定制”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进程。
“以专业做到更专业”,是戴尔为客户服务的核心信念,它也是支撑戴尔助力中国医疗信息化进程的理念。
中国医疗信息化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
医疗体制改革与信息化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新医改方案中,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四梁八柱架构,新医改政策不仅明确了未来的目标和方向,最为重要的是每一个环节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2010年10月15日~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35212工程”中着重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到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为卫生信息化建设。
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至2010年末,医疗卫生信息化始终是医改工作的重要支柱。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浪潮中,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必然是创新制度的利器。
医院信息化现状与问题
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业务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手段。医院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快捷、全面地传递病人信息,为医生诊断和医院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医院信息数据仓库,提供最大限度的医疗信息共享。近两年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规范,信息化的环境很好,无论国家还是医院都不同程度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2008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患者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系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数据来源于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医院的信息化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医院现有业务流程很难改变,一方面积习难改,另一方面信息化对医院的影响巨大,属于结构性调整。虽然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中可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根据医院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目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提供出多套流程重组方案供选择,不过体制因素使得很多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仍模拟甚至沿袭现有流程的弊端。
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2008年10月23日,在卫生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的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世卫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慢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5000亿美元。预防慢性病是提升国民素质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公共卫生网络系统在疾病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各省市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互连互通、强化职责、依法管理的原则,积极部署完成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指出:“公共卫生信息化应注重倡导‘大公共卫生领域’的概念,疾病预防的信息系统建设应与临床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相融合。”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触角延伸到城乡社区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中央、省、市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公卫管理、医疗救治、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加强法制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信息质量。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在新医改方案中,政府正式承诺中国将在2011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4月8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在未来三年增加的8500亿元投入中,绝大部分将用于基层,重点向中西部倾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10月11日,北京市卫生局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在小汤山医院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确定北京23所三级综合医院和3所三级专科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36所旗县医院。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我国开展的首个医疗服务对口支援工程。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了国家在不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
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药厂低水平竞争问题严重,生产、流通不规范,这是造成造价虚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药物将实行统一招标、配送,将规范药品流通。
2009年8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医疗业界翘首企盼的基本药物制度终于出台。该意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政策的某些细节甚至关乎某些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产品进目录则生,不进则死。而对普通百姓来说,可供选择的物美价廉的药越来越多,对解决老百姓当前“看病贵”这一难题无疑是一件好事。
2011年2月17日,国务院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称《工作安排》)。《工作安排》明确提出2011年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实现基层全覆盖。在安排提出的时间表当中可以看到,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是2011年医改工作的重点。
全球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是完美的,即使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美国现行医保体制下,大约有1.63亿65岁以下的美国人通过雇佣关系获得医疗保险,还有接近1800万美国人自行在市场上购买医疗保险。大约有4400万美国人享受政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的优惠医疗保险——“Medicare”,还有近6100万贫困人口享受名为“Medicaid”的优惠保险。不过目前仍有4600万美国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这一数额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5%。
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医疗卫生支出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而政府财政在医疗服务方面可持续的投入能力是要靠税收来保证的。因此,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意味着税收负担会随之加重。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当然既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又希望税收负担不加重。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
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进医疗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引起美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为了推行医疗改革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展开了博弈。9月12日,美国十几个城市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抗议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议案等多项政策令政府开支失控,赤字加大。即使如此,奥巴马总统仍为改变医改初衷,11月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终于以220赞成票对215反对票通过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医疗改革法案。根据这一新的改革措施,未来10年内美国将花费1.05万亿美元,把医疗保险的对象扩大3600万人,并且到2013年创建一个新的公共保险计划。
奥巴马政府在医疗改革中,非常重视IT的力量。奥巴马在1月20日宣誓就职时大声疾呼:“我们将回归科学,运用科技的奇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在2009年年初美国政府公布的407页经济刺激方案中,有53页用来描述“健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美国政府初步计划投入190亿美元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来实现“每一个美国人都建立了自己的EHRs”这一目标。电子病历的建设也被美国政府列为实现经济复苏的一大利器。
英国广覆盖、可交互的医疗信息系统
英国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民医疗保健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誉为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系统之一”,它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设立于社区的基层医疗诊所网络,这些诊所配有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应用
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明确将信息化作为“四梁八柱”之一;2010年卫生部又将电子病历的发展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政府对医疗改革事业的重视为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很好的前景。
预计在2007-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其中电子病历软件市场在2010年签约额1亿~1.5亿元的基础上,保守估计将会增长50%;2011年电子病历软件市场总量至少在1.5亿~2.5亿元,甚至有可能更高;而与电子病历相关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及系统软件也将有巨大发展,其市场总量将超过35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于《中国大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状况调查报告》)。
IT新技术与医院信息化
未来,电子病历将成为中国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现在,电子病历在中国的发展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电子病历要发挥作用,需要实现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范围越大,其发挥的效果也就越大。只有这样,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看病,其病历都可以通用,医院也才可以广泛地获得医疗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医生诊疗和研究。
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的过程中,要确保正确的药物,以正确的剂量,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给药途径,给正确的病人服用。由于这一扫描核对过程必须在病人身边完成,从而促进了无线移动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无线移动技术为医护人员在病人床边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以提高效率,减少医疗事故,最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无线移动技术在医院临床应用时,要和医疗流程相结合,实现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帮助医护人员从复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移动技术真正成为医疗流程的一部分,这也是无线移动技术应用的真正目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启动以来,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全国新农合制度推行6年多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其中。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聂春雷表示,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农合参合人数已达8.3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要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从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建立于新农合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新农合制度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四川共有114个县实现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湖南省已经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各市县新农合经办机构的上万用户通过因特网与省新农合信息平台连接,包括参合登记、缴费办证、基金管理、补偿管理和统计分析在内的新农合各项工作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健康档案
2009年5月份,卫生部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该文件指出,按照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化的信息及数据。“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居民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健康档案有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必定是电子取代纸质档案。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要用数百亿美元建立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英国政府也声称要花费几十亿英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中国,纸质健康档案可能在今后2~3年内实现全民覆盖,而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来的,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健康档案的系统架构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作为三个维度构建的逻辑架构,可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健康档案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架构,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基础信息以及基本健康信息,其中一些基本信息反映了个人固有特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内容相对稳定、客观性强。健康档案与卫生服务活动的记录内容密切关联,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是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
区域医疗卫生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被称作是医改的良药,一场以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改革与创新的区域卫生服务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美国的HIMS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曾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给出如下定义:为了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使得在医疗卫生的决策者之间,包括客户和患者能够共享医疗信息,从而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我国的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在2003年SARS爆发后开始受到重视。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疾病控制及应急管理
这是我国继“非典”之后又一次面临非常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倾力打造的应急指挥体系,正在面临着一次严峻考验。在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时刻,如何实现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动,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促使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再次提上议程。应急指挥系统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只有6年时间,总体建设情况还较落后。然而,近几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的频发,驱使相关部门把应急系统的建设再次提上议程。各省市及相关部门基本上都拟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时,各省都会根据具体情况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少不了应急系统的辅助。但是预案中提及的更多的是行政分工和对该事件的处理流程,并非应急指挥的信息系统。
食品安全与药品监控
为适应目前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协作、动态信息交换,实现以现代化信息化方式对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监控,实现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实现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科学、规范,参照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理,建立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对食品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统一、权威和高效的系统平台。
妇幼卫生信息化突进
众所周知,在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路程中,不乏信息孤岛、系统分割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同样困扰过妇幼保健信息化。2009年,当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被推向前台时,妇幼保健的信息化也开始紧密部署。专家认为,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以下6方面的支持:第一,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第二,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第三,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第四,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第五,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第六,是进行社会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支持系统。
全球医疗新技术应用
在医疗行业,促使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医院涉及大量复杂的业务和不同的人,势必会导致错误。第二,在全世界范围内,医务人员的数量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第三,由于医院大多数是非赢利,医院经常没有足够的支出预算,因此,医院需要控制成本和节约开支。只有新技术的应用,才能解决医院上述问题。
EMR(电子病历系统)
在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中,关于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的投资为19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奖励那些采用电子病历的医院和医生。从2011年开始,这笔刺激资金还将为使用这些系统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保健和医疗辅助补助费用。研究发现,美国电子病历使用率低,仅1.5%的医院采用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所有科室都用电子病历),仅7.6%的医院有基本的电子病历系统(至少有1个科室使用电子病历)。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在所调查的医院中,成本是推行电子病历的主要障碍。2009年3月25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基于对美国63.1%医院的调查数据,哈佛大学David Blumenthal博士和哈佛公共卫生学校Ashish Jha博士及其他人组成的研究组完成了一项研究,目的是为了解美国医院使用电子病历的基本情况,而电子病历可能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无线临床
无线移动对于医疗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经常是移动的,只有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收到患者的呼叫和信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和随身医疗服务的理念。目前世界各国医院使用的无线系统主要有:移动电子病历、移动医生工作站、移动护士工作站、无线药物管理系统、无线生命体征采集记录系统、无线监护系统、移动定位系统、资产追踪与设备监控系统、无线语音系统(VoWLAN)、无线视频系统、统一通讯系统以及医院无线上网服务等。无线局域网在医院应用初期,遇到的最大质疑和障碍是安全性,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网络对患者健康的影响和网络对医疗设备的影响。英国卫生部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研究指出:电脑无线网卡(GPRS除外)、无绳电话、WiFi系统以及蓝牙等系统,不会形成明显的电磁干扰(EMI)。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医疗设备造成影响,不过从安全性角度建议应与医疗设备有1米的间距。
Medical Archiveinge(医疗文档管理)
在医院临床诊疗活动中,每天产生的信息不但数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这些信息在医院中大多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它们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其中包括病历和其他医学文书。不过由于医院各信息系统产生的文档不能被互相共享,不能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和家庭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机构间共享,造成文档资源浪费,甚至会影响病人的医疗。因此需要更加合理地设计医疗文档管理模块,让这些文档更好地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现在,国外很多医院把医疗文档从生成到归档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基于工作流的过程。借助医疗文档管理软件,医疗文档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以及检索信息的方便性得到保证。
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关键
居民健康档案与区域医疗探索
为了推进居民健康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2009年5月19日,卫生部除颁布《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外,还颁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试行)》等34个相关标准。6月4日,卫生部还颁布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2010年,卫生部开展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信息化改革,旨在为将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区域医疗信息交互与协同的发展奠定基础。
卫生部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中指出:“从信息来源可以看出,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跨业务系统、跨生命时期、跨行政区域,持续积累、动态更新、共建共用的一个长期过程。制定全国统一、科学合理、满足基层、灵活适用的健康档案数据标准,是建立健康档案,尤其是电子健康档案的关键。”卫生部发布的健康档案数据标准目前主要包括三类:(1)健康档案相关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2)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标准;(3)健康档案数据元分类代码标准。国家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
卫生部已经颁发和正在制定的医疗信息化标准从宏观层面推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多省市则进行了区域医疗、电子病历等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厦门模式
2009年2月28日,解放军总医院和厦门市政府共同在厦门市举行了“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启用仪式。作为“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示范区”之一的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创建了全新的数字化市民健康管理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这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实践蓝本。“厦门示范区”的基本工程主要是“五个统一”:统一的数字化中央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五个统一”实质上是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全面系统完整地构建了一个城市的包括医疗卫生资源、信息、服务、管理等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运行、服务和管理的应用系统,一个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即一个完整的卫生数字化城市。“厦门示范区”的功能设置可概括为“六个面向”,即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面向医疗机构的区域协同医疗平台、面向社区的服务平台、面向妇幼保健的服务平台、面向第三的服务平台以及面向政府的服务平台。现在该项目被医疗行业称为“厦门模式”。
“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共用一个数字化平台;从市长到市民全部使用“市民健康卡”(一卡通);为所有市民建立了从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实现了所有医疗资源和医疗保健信息全市范围共享;对全体市民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流程。
上海医联工程
长期以来,医院间重复检查一直是患者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在医疗实践中,各医院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医院设备、医疗水平、患者疾病状况及其发展演变、医疗责任承担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国内很多医院处于自身经济利益及自我保护意识考虑,对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不予承认,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上海2008年4月份开启的“医联工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病人就诊信息的共享,免去了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重复检查的痛苦。
“医联工程”项目是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持建设的,在所辖23家三级医院范围内实现对就诊换证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联网医院有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9家综合性医院,这些医院分布在上海整个市区。它是以就诊患者个体为本,实现跨医院的对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共享。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所辖21家医院PACS系统的建设。这些医院PACS系统建成后,医院实现了CT、超声内镜和核医学的数据共享。“医联工程”是对区域医疗的一次探索,避免了患者重复检查、检验和用药,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上海医联工程建成后,持上海社保卡就医的患者,在医联工程医院就医时,经授权的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调阅患者近1个月来在本院及联网医院的就诊记录、门诊处方、住院病案首页、检验检查结果。根据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学检验检查互认的有关规定,这名医生可以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对其他医院检验检查结果给予“认同”,从而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验检查。
信息共享之后,加入“医联工程”医院的医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患者以往的诊治情况,进而对患者采取更安全、准确、有效的医疗措施;另一方面,患者也可以减少在不同市级医院间或较短时间内的重复检查,大大节省了医疗费用。
戴尔公司针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价值观与策略
长期以来,戴尔对医疗行业持续投入,以行业中最优秀的“性价比”,打造新一代信息医疗。2009年4月,戴尔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团队,为医疗机构提供专门的医疗保障服务,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指数。2009年戴尔在医疗行业的另外一项大动作是以3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信息医疗行业最领先的Perot Systems(佩罗系统)公司, 全面实现为客户“度身订制”信息医疗解决方案。Perot Systems公司是美国新医改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和美国多家大医院签有长达十年以上的IT外包合同,在中国也参与了医疗信息化方面的许多重要项目。戴尔拥有“简化IT”、虚级化等医疗信息平台专业技术支持,可以为医疗行业信息化保驾护航。戴尔一直坚持“绿色IT”的理念,不仅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面坚持使用绿色材料,并拥有多款节能产品,戴尔在积极践行“绿色IT”的使命。
“简化IT”节省医院成本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变得日益复杂化,它已经严重阻碍了医院挂号、病人就诊等流程,无疑会加深医患矛盾。针对这一令医院颇为头疼的问题,戴尔的“简化IT”战略可以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和IT的复杂性。
“简化IT”的核心就是通过降低复杂度来提升医院的服务体验。戴尔“简化IT”可以帮助医院从IT系统的部署、使用、管理、维护到升级IT系统的所有环节全面的简化操作。将原来分散的服务简化为一个全球一致的服务组合,提供从桌面到数据中心的全面能力,其中包括了对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和存储器等统一的支持,因此能够保证在整个系统内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兼容的技术支持。“简化IT”的价值是在帮助医院简化IT、提升效率的同时,医院无需面对复杂的服务流程和内容仍能够快速获得收益。
戴尔的“简化IT”实际是把自身在产品营销、生产领域的直接模式延展至服务及解决方案上,重点是通过面向服务的软硬件产品设计和针对性服务向医院的业务运营和管理方面深度延伸,以帮助用户在业务层面降低系统的复杂度与成本。
用一句话来描述戴尔的“简化IT”就是:节省时间、金钱和人力,更快地部署IT系统、更好地运行IT系统、更灵活地扩展IT系统。
虚拟化技术VIS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独立地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此外,管理员可以快速将一个虚拟工作区的工作负载移到另一个工作区,在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的同时轻松将业务需求划分优先级。
以数据中心为例,虚拟化是数据中心效率的核心。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医院的数据中心开始出现了能耗直线上升、设备不断增多和机房空间日益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医院信息化的成本居高不下,更严重影响了数据中心的持续发展。
为了帮助客户快速应用虚拟时代的高效技术,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架构的新功能可以帮助客户更好得实现数据中心的有效利用。VIS架构由模块化组件构成,这些组件可与客户现有的IT环境相互集成。因此,客户能够获得更好的选择并部署最佳的解决方案组合。
戴尔VIS架构和服务可帮助客户将新技术和现有技术迁移至类似云的开放式模型,该模型能够动态调节应用负载并将异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产整合进统一的资源池。因此,客户现在能够降低IT管理成本,更加灵活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更加高效地在物理和虚拟资源上部署和转移应用负载。
借助VIS,企业能够动态调节环境性能,以匹配变化的工作负载。此外,不同于该领域的其它一些解决方案,客户能够将经过专门设计的VIS架构集成到更加广泛的系统管理策略和投资中去。通过与Microsoft、VMware、Citrix和BMC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VIS能够更好地使用现有投资并通过标准化及利用现有IT流程及工作流来增强控制力和延续性。
戴尔VIS架构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组件:戴尔高级基础设施管理器(AIM)、戴尔VIS自助式创建器(Self Service Creator)和虚拟环境中的IT运营中枢——Dell VIS Director。在这股虚拟化浪潮中,戴尔凭借对技术趋势的精准预判,和对硬件平台深层次的虚拟化方面的优化,与全球虚拟软件领导厂商的紧密合作,走在了众多厂商的前面。
戴尔的绿色革新理念
戴尔公司认为,未来应该是绿色的,积极地将环保理念拓展到整个IT行业,引领整个行业在向前发展的同时控制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戴尔从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和行业标准、内部管理运营、伙伴合作等方面,全面贯彻环保理念,大力推广环保措施。
1、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与生产方面,戴尔采用更加绿色的材料,开发更多先进的节能技术。戴尔在OptiPlex台式机以及PowerEdge服务器等产品中,采用创新的Energy Smart技术降低产品能耗。戴尔公司估算,如果将该项节能设置应用于所有戴尔台式机,其节省的电能将减少1,25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当于大约250万辆汽车在路上排出的废气。
2、戴尔多款节能产品
(1)戴尔PowerEdge M1000e刀片服务器
戴尔PE M1000e刀片机箱全面应用了Energy Smart智能节能技术,在风扇和电源监控上采用了创新的设计,能够做到不仅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让M1000e刀片机箱实现91%的能源利用率,更可在设备低负载的情况下实现同样级别的能源利用水平。平均到每个刀片服务器的最低能耗只有180W,堪称是当前最节能的刀片服务器之一,其性能比也明显领先于市场上很多主流产品。
(2)OptiPlex 990
设计目标为最安全、灵活和可管理台式机的OptiPlex 990,为关键业务应用提供了成熟、高效的计算平台。这个新产品,具备以下特性:
通用于所有机箱的稳定映像,机箱及系统组件免工具拆装
占地面积小,有更多机箱可选;
支持云计算和戴尔灵活计算解决方案;
以及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及最新博锐?处理器技术。
(3)Latitude E4220
Latitude E4220笔记本达到了Energy Star 4.0配置标准,符合EPEAT“黄金”级配置标准。Latitude E4220的主板采用无卤素层主板,这是戴尔第一款采用这种主板的笔记本。同时,这款超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包装99%(以重量计算)采用了可回收材料。
(4)Dell 11G服务器
戴尔第11代PowerEdge服务器均采用了智能节能技术,可显著降低功耗并提升了性能。增强特性包括根据系统要求优化的高效电源单元,更高的系统级设计效率,通过策略驱动的电源与散热管理,以及基于标准的高效智能节能组件。
与前一代PowerEdge服务器的产品相比,戴尔PowerEdge服务器基于智能节能设计架构,在同样的生命周期,每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可帮客户节约1,600元人民币能源成本。
(5)Dell G系列 LED显示器
戴尔G系列高性能显示器获得了EPEAT金牌认证并符合“能源之星”标准,它集多种优势于一身,不仅拥有先进的LED技术、出众的能效表现,同时还使用了可回收材料和其它环保组件,堪称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主要体现在:
(6)最新推出的戴尔Precision T7500、T5500 和 T3500塔式工作站
符合能源之星5.0规范,电源能耗有效能耗降低至 85%,降噪性能显著提升。
(7)戴尔compellent
康贝(compellent)是一家快速增长的数据存储服务供应商,DELL于近日完成了对康贝存储技术公司的收购,为企业和云计算环境提供高度虚拟化的存储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分层和自动精简配置等自动数据管理功能。
DELL在该组合之前就已包含了EqualLogic和PowerVault存储解决方案。将康贝技术与戴尔当前的存储解决方案结合,也显著地扩展了戴尔的企业级服务战略,有助于客户更好地管理数据增长、降低存储成本,并且大大简化了信息系统基础架构的管理工作。
Compellent的流动数据技术结合了一套强大的数据迁移引擎、智能软件和模块化硬件,可降低成本最高至80%。流动数据架构提供数据块级别的智能技术,它可以自动将数据放在正确的存储层面中,以达到优化性能和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目的。康贝的设计是开放且面向未来的,允许客户在单一平台上自由伸缩并且无障碍扩容。此外,康贝SAN技术由Copilot护航服务提供支持,它超越了传统的支持服务,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及时发现和解决。
戴尔公司在医疗卫生行业是基础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在2008年《e医疗》杂志社开展的《2008年医院信息化应用调查》中显示,2008年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中,62%以上的资金是投在硬件设备上。同时,医卫行业的软件采购占总投资的比例在上升,有54%的医院认可为信息系统的售后服务付费。据《中国大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状况调研报告》中显示,2010年全国医院经过政府采购的电子病历建设实施项目,软件实际签约额在1亿~1.5亿元之间。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信息化基础系统的建设,在该领域,戴尔拥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戴尔基础架构顾问服务(ProConsult)
戴尔的基础架构顾问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微软的解决方案,包含Windows Vista?、Exchange和SharePoint Portal、统一通信、Windows Server 2008、活动目录、SMS/MOM & Systems Center以及SQL Server;基于存储的解决方案,包括基础架构设计与实施、数据管理和可用性、备份、恢复和归档、存储器整合和数据迁移;基于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整合、服务器虚拟化和虚拟化运作;培训服务。
戴尔让存储像“动车组”一样柔性扩展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医院和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存储量会越来越大。相关调查显示,某些医院一天的存储量就达到几十个GB,三甲医院每年的存储量在10T~20T。这么大的数据量如何管理,如何能够最快地找到需要的数据,如何进行存储优化,这些都是摆在医院CIO面前的难题。戴尔革命性新一代集“云”存储和“虚拟化”存储特性为一身的智能存储系统——戴尔 Equallogic存储可以帮助医院CIO有效解决数据量存储面临的挑战。
戴尔 Equallogic存储是业界唯一能真正全程实现与主机相匹配的多变一“云”存储和一变多“虚拟化”存储的新一代存储系统。与传统存储不同,它具备如下特点:一、戴尔Equallogic存储系统是像“动车组”一样的柔性系统,性能会随着容量的增加而有所加强;二、基于SAN2.0的戴尔 Equallogic存储可以彻底实现管理自动化,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减轻IT人员的额外工作负担;三、戴尔 Equallogic存储还可以动态追加或回收存储容量,全程掌握空间分配,有效实现存储资源“虚拟化”部署和管理;四、戴尔 Equallogic存储还能动态横向扩展,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存储设备整合成一个大的“云”存储资源池,进行统一资源调配和集中管理。因此,这种智能化设计,具备超强自学习、自适应、自优化能力(包括自动负载平衡)的戴尔 Equallogic存储是PACS(医学影像系统)海量影像数据增长的最佳存储之选。
戴尔虚拟化解决方案优化IT系统
虚拟化解决方案一直是戴尔信息基础架构最核心部分之一。戴尔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医疗客户加强每个部门的应用管理,提升系统的管理效率。
戴尔的“刀片服务器+VMware虚拟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了IT系统的科学优化、应用系统的高效整合、维护管理的合理简化、资源消耗的严格控制,可以使医院的IT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医院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戴尔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戴尔医疗方案的核心是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他的目标是以最优秀的产品给客户提供最超值的优质服务,并以此为目标形成了一系列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围绕灵活、动态的IT环境,利用简化的流程和策略,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将医疗IT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为医疗系统奠定基础,让用户可以轻松保存、分析和共享信息。另外,它也可以帮助减少用维护和效率低下的工作流程,系统地回收资源,用于亟需的创新。?
HIS/PACS/LIS/CIS/区域医疗
戴尔公司与中国本土的医疗软件供应商(如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合作,为医院的HIS/PACS/LIS/CIS/区域医疗建设提供前期咨询服务。
戴尔积极关注国内中小型医院的数据中心建设,深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打造具有中国新医改特色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战略。通过收购佩罗系统(Perot Systems)公司,戴尔将协助中国卫生部制定标准规范,实现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的共享,以及区域信息的交换。目前,戴尔性能卓越的设备及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已经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EMR(电子病历系统)
2009年9月10日,戴尔全球第一套EMR系统发布,旨在加速推进医院和诊所之间的病人。信息的共享和有效使用。戴尔的这套电子病历解决方案是由美国一家医院出资,供其附属诊所使用。在戴尔和美国这家出资医院的共同努力与携手合作下,一直以来美国中小诊所无法广泛采用电子病历的问题障碍将可获得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系统成本与复杂性,以及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技术不兼容。
该电子病历解决方案包含了应用托管和健康信息交换管理等完善功能,为在医院进行部署做好了全面准备,将可以为出资医院带来重要的收入增加机会。戴尔电子病历解决方案有效帮助更多的诊所将纸质病历转换为电子病历;同时,它可以将不同级别的医院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电子病历,改善和协调医疗服务,进而降低成本,并简化地方医疗系统的管理。戴尔电子病历医疗架构可以帮助医疗行业客户高效率、低成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戴尔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集中了患者的资料,包括预约时间、就诊、化验、健康保养、治疗安排、授权和用药情况。此外,戴尔2009年在中国参与协助卫生部制定新的电子档案标准。
戴尔与中国上海松江医院、休斯敦Methodist医院和Western Maryland Health Systems在内的主要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电子病历(EMR)系统和诊断图像传输,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领域科技供应商的地位。
医疗归档(Medical Archiving)
在患者的就医过程中,服务器会从医生、模式和系统那里接收到万亿字节的信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的质量,此类信息需要进行存储、保护、关联、共享,并让护理人员在数年内都可以轻松访问。但存储如此大量的信息十分困难,仅仅靠发展主要的存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容量需求不但费用昂贵、不可维护,并且不能解决整个问题。毋庸置疑,我们需要一种高效、可轻松访问且经济实惠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
戴尔和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为医院推出一项更高效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帮助存储和管理静态医学影像和管理数据,同时消除医院当前由于数字患者数据和医疗影像呈爆炸性增长,从而导致的存储需求失控这一主要 IT 挑战。这一解决方案将戴尔的 DX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同岱嘉的医疗数据管理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为医院提供了一款集成的企业解决方案,可支持有效简化医院数字患者和管理信息的管理与保留工作。
戴尔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将不同的临床和管理系统整合到一个可扩展的中央储存库中,让跨医院的应用能够更轻松地实现互操作,同时简化数字信息的保护和安全。当前,全球医院从放射科到乳房摄影科等科室正在不断加大使用多种模态的复杂医疗成像技术,这使得医疗数据急剧增长,成为医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一份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 Analytics和戴尔联手对中小型医院进行的调查中,中国医院的首席信息官们预计未来几年数据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20% 到 50%,并指出存储管理和扩展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 IT 挑战。
戴尔拥有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够帮助医院深入了解其数据要求,以正确的方法管理正确的数据。虚拟化自动分层存储产品 EqualLogic 和 Compellent 能够有效简化主要存储的管理工作;自主管理 DX Object Storage Platform 设计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并拥有一个不断增长的庞大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生态系统。此外,统一临床归档解决方案(UCA)还能够消除影像共享的主要障碍,即医院使用多种临床应用(如医疗影像归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产生的影像信息孤岛。UCA 将 DX Object Storage 与厂商中立的归档软件、数据迁移和恢复服务结合起来,能帮助使用任何 PAC 系统的医疗专业人士简化对于影像的访问。这也得益于戴尔新并购的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归档公司 InSite One,UCA 可以现场安装、通过云远程访问或通过混合方式访问。
移动临床计算(Mobile Clinical Computing,MCC)
2009年11月8日,戴尔在全球发布移动计算解决方案,“移动临床计算”解决方案旨在方便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时能随时查看患者的重要信息,提高诊断和决策水平。该方案通过简化医院信息中心对IT的管理,使医生人员快速获得病人信息;它还能够确保病人信息的安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它使医院从原来的管理设备直接转向管理病人个人信息。是医护人员工作时的好助手;它给医院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病人信息共享解决方案。
通过戴尔“移动临床计算”解决方案,医院能将桌面部署在数据中心,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他们的“数字身份”调用相应的应用。“数字身份”集合了用户资料、属性和权限,能让医护专业人员可以在医院的任何地方,进入相应的应用程序。医护专业人员再也不需要四处寻找患者的纸质病历,或是适合开展诊断或治疗的设备了。医生和护士只需要登陆离自己最近的系统,便可轻松访问患者相关信息、医疗影像及医嘱和诊断记录。该解决方案所具备的单点登录和漫游功能大大简化了临床医生从一个病房转移至另一个病房时的信息访问和系统交互。
此项解决方案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它能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在共享电脑上,启动速度提升了94%;一次登陆即可访问所有授权的应用;应用程序可在所有工作站平台上实现应用程序自动跟随;无论地点如何变化,实现持续诊断。
现在,戴尔的移动计算解决方案已经在美国医院和欧洲医院获得应用。
戴尔是业界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构架提供商
戴尔致力于构建行业领先的企业级和客户端计算产品组合,提供专为下一代终端计算、智能数据管理和下一代数据中心所设计的开放、高效和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戴尔集合了专业化客服团队注重专业的服务组合及战略合作伙伴的生态系统,为重要的行业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大幅降低存储和数据管理的复杂性与成本。
2011年2月,戴尔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全新服务,用以帮助简化医生和医院之间的安全信息访问和共享过程,提高护理点到数据中心及办公室的医疗护理效率。这些服务专为医院和诊所而设计,致力于帮助这些机构降低信息管理负担,同时更有效地利用信息,以改善患者护理水平,并最大限度地加快医疗报销速度。戴尔的云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包括云咨询服务;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以及专为云优化的服务器和存储产品。
这一采用订阅模式的云服务解决方案构建于戴尔的综合医疗解决方案之上,其中包括:
归档即服务。在并购医疗影像归档云解决方案厂商 InSite One之后,戴尔通过私有云推出了统一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当前,北美的医疗影像数据预计将以每年超过 35% 的速度增长,到 2014 年数据量将达到 260 万 TB。通过整合这些数据,并将之转移到支持按照病例灵活支付费用的云端,医院将可以降低数据存储和保留费用,并释放资源用以支持关键业务目标。同时,戴尔和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为医院推出一项更高效的医疗归档解决方案,帮助存储和管理静态医学影像和管理数据,同时消除医院当前由于数字患者数据和医疗影像呈爆炸性增长,从而导致的存储需求失控这一主要 IT 挑战。
更重要的是,戴尔这一基于云的标准统一临床归档解决方案(UCA) 服务还能够消除影像共享的主要障碍,即医院和医院网络使用多种临床应用产生的影像信息孤岛。此外,戴尔数据迁移服务也可帮助医疗组织简化将数据传送到私有云的过程,同时戴尔的恢复/备份解决方案则可确保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符合健康保险责任法案(HIPAA) 和受保护的健康信息的规定。这些基于云的安全统一临床归档服务目前已经上市。
分析和报告即服务。戴尔与微软合作推出了基于订阅模式的分析、信息和商务智能(BI)解决方案,将可以为社区医院提供一个整合的患者信息视图,帮助更有效地满足州和联邦报告要求。该解决方案将健康智能平台 Microsoft Amalga 与戴尔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及戴尔在信息、分析和咨询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无缝结合在一起。戴尔的这一解决方案为医院提供了质量指标系统(QIS),此指标系统超越了 CMS 要求的指标,能够提前警告,并减少指标缺失的可能性。QIS 将能够从患者进入医院开始捕捉数据,确定哪些质量指标适用于该患者,并支持医院在患者停留期间跟踪和评估这些质量指标的使用情况。此外,它也可简化 Medicare 和 Medicaid 要求的护理点报告工作,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医疗报销速度。此举将使得 Microsoft Amalga 的价格能够为社区医院所接受。这些解决方案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平台即服务。戴尔的 MSite 解决方案为使用 MEDITECH 的医院提供了通过云使用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软件的机会。在 MSite 解决方案中,戴尔将 MEDITECH 应用托管在一流的私有云中,并在可预测的月费范围内提供技术和应用支持、维护与灾难恢复服务。此外,MSite 还能支持医院更快、更经济高效地升级到 MEDITECH 的最新版本,减少在现场运营平台所需的前期投资和持续维护费用。戴尔的 MSite 解决方案已经上市。
EMR 即服务。当前,戴尔的私有云为超过 40000 名临床医生托管着 EMR 和诊所管理软件,其作为戴尔面向医院所属和医生推出的综合 EMR 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戴尔针对虚拟时代推出的开放、高效和高性价比的云解决方案从 IT 资源的虚拟化,延伸到私有或公用云的部署和使用范畴。戴尔的云解决方案产品组合设计用于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利用 IT 投资,并高效扩展其计算基础设施,以满足动态的业务和信息需求。此外,戴尔最近还收购了世界一流的安全即服务提供商 SecureWorks。此次收购为戴尔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能够将安全性整合到部署和管理客户应用与数据工作的方方面面。
戴尔当前正在将云计算的可扩展性与效率的优势扩展到医疗客户。诸如 Saint Barnabas Healthcare System 等客户已开始充分享用这些优势。InSite One 的 InDex 厂商中立归档解决方案通过将众多数据孤岛整合成一个安全、易于访问的归档系统供整个 Saint Barnabas Health Care System 使用,将 Saint Barnabas 的 6 个医院系统连接成一个单一的、覆盖整个企业的长期数据云存储解决方案。
戴尔与中国新医改
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会的召开、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及财政部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27亿元专项资金,让医疗行业变得炙手可热,各大IT公司纷纷加大对医疗行业的关注程度。戴尔公司作为较早关注医疗行业的一家公司,早在2009年4月便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团队,希望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长期以来,戴尔在大家的印象中只是一个IT设备供应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对医疗行业,戴尔提供的不止是IT设备,而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从戴尔美国总部到戴尔中国,都有专门的医疗队伍,自上而下专注医疗行业。
医疗行业对信息化需求分层级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疗行业各家医院在信息化投入程度上有很大差异。信息化程度高的医院可以和金融电信行业相媲美,信息化程度低的医院甚至连网线都没有连通。比如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需要建很大的机房,它们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解决最基本的IT应用,把病人的就诊信息统计上来。因此,一般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管单位——上级卫生局才会建数据中心。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是通过该数据中心获得很多老百姓的健康档案,或者是就诊信息甚至是照片信息。
戴尔助力中国新医改
作为全球领先的系统与服务商,戴尔不仅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医改,而且通过帮助上海中山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无锡第一医院等实施和升级信息化项目,对医疗行业信息化需求有切实体验。戴尔将多年的经验和学习落实在新推动的电子医疗架构解决方案中,强调如何随时随地存取患者诊疗信息,借助可扩展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帮助简化重要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有效降低IT开支和提高整体运行效能。戴尔希望通过自身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打破传统医患之间、科室之间、业务与管理之间、院际之间等信息发生不对称的局面; 并帮助医生能够整合各种信息,甚至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实时交流,为医疗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提升医疗水平。
戴尔意识到不同层次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需求不同,因此其针对医院的解决方案也是分层次的,其中第一层是高端医院;第二层是二级医院,包括县级医院;第三层是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针对不同层次的医院,戴尔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戴尔当前针对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分为五组:首先是戴尔基于软件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如虚拟化等;第二组是戴尔的IT硬件产品整合一些重点医疗软件厂商的产品,实现两者的优化、整合,并将之绑定在一起;第三组,戴尔会针对医院临床对信息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形成一些自己的解决方案,如移动推车、移动PDA等;第四组,戴尔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在全球拥有众多优势资源。戴尔会引进国外已有的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功案例。虽然国外医院的管理方式和国内医院并不相同,不过由于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通常会走在国内医院的前列,戴尔会将这些新的应用引进到国内来;第五组,戴尔会先向医疗机构提供咨询,从中了解到医疗机构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然后和相关的医疗机构谈进一步的合作,比如当前戴尔和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进行重点信息技术应用的规划与实施。此外,戴尔和卫生部开展了合作,进行标准\培训\咨询\重点项目的规划与支持。
戴尔公司客户服务覆盖体系
自1996年第一家以IT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在中国出现以来,IT服务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基本的、被动的维修服务之外,企业用户对于IT支持与维护服务的要求逐渐深入。
应对这样的用户需求和市场挑战,戴尔在2007年开始着力实施“简化IT”战略,以期帮助用户从日益复杂的系统中解脱出来,去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2008年初,戴尔专业技术支持服务——ProSupport适时推出,在IT支持与维护服务领域来落实“简化IT”战略。戴尔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创造性的引入了模式及选择,将原有十多项服务内容精选为两个拥有若干灵活选项的定制组合,将一般以产品为中心的支持服务进一步发展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
戴尔服务医疗IT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新医改和卫生信息化建设
作为全球医疗信息化排名第一的戴尔公司,在完成了对美国佩罗公司和毕博中国公司的全面收购及整合后,正在为中国医改和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日趋全面和深入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戴尔服务中国医疗团队积极拓展中国业务,以稳健的步伐、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迅速打开局面,积极参与了多个领域的项目建设。
2011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随着中国医改工作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戴尔服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部署,结合卫生部“3521工程”,制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并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及行动方案。戴尔服务与其他团队及合作伙伴密切配合,正在积极参与多个国家中西部地区的村卫生室信息化项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在建设方案顶层设计的咨询规划、项目管理、支撑保障等方面,戴尔服务以独立的第三方角色,充分发挥自身在IT管理咨询、标准规范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和系统运维等多方面的服务优势,为管理方、建设方和实施方,提供管理、监督和保障支撑,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验收。
通过近两年对国家医改政策、IT建设方案、规范标准和试点项目建设的学习领会和深刻理解,戴尔服务将自身硬件和完整的服务体系与ISV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完成了由基于产品的服务提供商向专家顾问型、可信赖的最佳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转变。戴尔服务已将自身在IT技术创新、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管理咨询、项目管理和运维服务等方面的优秀方法论与最佳实践与中国国情和医改要求相结合,通过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努力协助政府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解决医改信息化存在的几大难题,即“标准滞后于应用,技术驱动代替业务驱动,医院业务流程不规范,信息孤岛”。在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和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这两个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上,戴尔服务将借助自身在国外多年的RHIN建设成功经验和SAAS运维模式,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帮助其实现并维持各种可量化的成果。不论是管理、技术的咨询,还是解决方案的现场综合团队实施,或者是全面托管服务的交付,戴尔服务均力求与客户的文化想融合,帮助其获得长期成功。
作为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总体框架的卫生部“3512工程”已明确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而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将是国家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重点。在中部的湖南省,戴尔服务在长沙设立了交付中心,通过与长沙市发改委合作,制定了长沙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并通过了由市政府和卫生部专家组织的评审。在西部的四川省,戴尔投资设立了成都全球运营基地,戴尔服务已开始为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并计划在未来的成都市医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戴尔服务还通过与深圳市卫生局合作,为深圳市区域医疗协同项目提供了咨询和管理服务。针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戴尔服务希望凭借自身在项目咨询、管理运营、信息标准、流程优化、应用程序测试、系统互操作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积极参与相关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设。
信息化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是组织管理、统筹推进和实施保障,卫生部已针对相关项目制订了项目管理方案,部署了实施计划,并要求各省、区、市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办公室,加强对关键环节、任务节点、时间进度的把控。戴尔服务在建立最佳顶层实践项目管理办公室方面具有多年丰富的成功经验,能确保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承诺,项目组合管理方法(P3MM)论则是成功的关键,并为业界广泛认可。通过处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出现的人员和流程问题,戴尔服务能协助项目建设办公室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有效的技术部署,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见到成效。
20多年来,戴尔服务已为全球许多政府部门、RHIN项目和跨区域的大型医疗集团提供了IT业务解决方案和管理服务,与许多客户的合作关系长达10年以上。同样地,戴尔服务在中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也将与客户进行肩并肩的工作,通过最佳的能力、远见、潜力和定位来面对挑战,协助客户提升监管的效率,并有效管理医疗卫生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作为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和助推器。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级别上的差异,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信息化手段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卫生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决策水平,以及让老百姓和居民感受到医改便民和惠民措施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戴尔服务始终把以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作为工作的核心与重点,通过向医院提供专业的IT管理咨询、项目管理和运维整体解决方案,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IT技术服务。
以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为契机,戴尔服务已为国内许多大型三甲医院提供了“基于IT战略规划和有效治理”的专业管理咨询服务,协助客户编制了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整合并提供社会化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资源”的建设核心,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的部署落实添砖加瓦。戴尔服务“基于IT战略规划和有效治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了战略、业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应用和系统交互等多方面架构,通过专业团队的实地调研、分析和评估,采用专业和成熟的方案及经验,来满足客户当前及未来的需要。
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远程会诊系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中国医改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当前和未来的重中之重,亦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戴尔服务将充分展现自身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成功经验,发挥处理大型复杂医疗卫生系统的特长,为项目实施和验收的成功保驾护航。
随着众多应用系统在医院的实施和IT基础设施的搭建,医院IT运维管理显得日趋重要和迫切,数据中心和网络安全建设则是系统管理服务的关键。根据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医院CIO关注焦点的转变,戴尔服务已开始针对中国医院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和技术外包服务”,以最佳技术实践和“使能型” 技术 ,协助客户实现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
戴尔客户服务体系
在为医院用户定制好贴身的服务产品后,如何去实现这些服务成为关键。戴尔在大中华区及亚太充足的专业能力是实现服务的可靠保障。
戴尔拥有全面的全球支持体系,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以及雄厚的技术力量保障。约700余位中国戴尔技术支持工程师带领着超过1000位来自戴尔签约服务提供商的工程师为客户提供硬件维护;约30位戴尔服务升级经理通过优先服务热线为客户处理企业级的紧急事件;30余位中国戴尔项目经理管理着超过30家大型服务提供商以标准化的最佳流程为客户实施服务项目。戴尔还具有科学的管理保障,其100%技术支持工程师得到戴尔授权服务认证以及MCP/MCSE 或CNE,医院客户在业务运营中出现的绝大部分IT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解决。戴尔的“终端用户专业支持服务”针对的是一些可以全天24小时随时为系统提供支持的内部IT员工或IT专家的较为小型的企业用户,比如医院。“终端用户专业支持服务”具体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戴尔专家支持,协助医院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选定的第三方硬件和软件供应商的协作支持;全球指挥中心,能够管理紧急情况、监控所有任务关键型上门服务,并在发生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时提供主动的危机管理协调与通讯等。
戴尔公司的重点案例
重点案例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用IP网络整合后台存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基于Dell EqualLogic PS5000E磁盘阵列打造经济、灵活的存储系统。
创建于1936年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行者
存储系统建设独具特色
在存储系统的建设上,中山医院以往主要采用‘相对独立、互不干涉’的存储方式,即HIS、LIS、EMR、OA等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和光纤网络存储设备。这些独立的存储设备基本上只存储特定的数据,只为各自的应用服务。而随着中山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尤其是开始运用虚拟技术对服务器进行整合,这种传统的存储方式逐渐暴露出“设备利用率低”、“不易于管理”和“不易于支持虚拟化应用”等问题。
根据中山医院的实际情况,戴尔建议中山医院走“SAN2.0”存储发展路线,把存储系统架构在可以简化传输的IP网络之上,并采用自我优化能力高和对虚拟技术支持好的产品,以此提高存储系统的智能性、灵活性和易用性,提高存储系统对前端虚拟服务器的支持力度。根据这一思路,戴尔为中山医院推荐了最新IP SAN存储阵列――Dell EqualLogic PS5000E。
PS5000E是一款基于IP网络的智能型存储阵列,采用双控制器全冗余配置,前端3主3备共6个1Gb iSCSI主机接口。单个阵列最大容量为16块SATA II硬盘,最多可以将12个阵列组成一个存储组统一管理,扩展能力可以达到192块硬盘;PS5000E具有很多先进的功能,可以检测网络拓扑结构、自动构建RAID组和执行系统运行状况检查等;PS5000E还高度支持虚拟技术,可以灵活地管理各种虚拟资源。
PS5000E助力中山医院存储
通过严格的测试,2008年7月,中山医院决定正式引入Dell EqualLogic PS5000E磁盘阵列,并用这款产品通过IP网络同时支持多个应用系统。按照中山医院的要求,戴尔为PS5000E配置了16块 SATA磁盘,每块磁盘的容量为1T。整个阵列柜自动配置为RAID5,总的实际可用容量约为14T。
自7月份引入设备至今,中山医院将其Exchange邮件系统、心电图影像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的数据都陆续迁移到了PS5000E上。此外,中山医院还把各种系统的测试开发环境也搭建在了PS5000E之上。目前PS5000E所支持的前端主机既有传统的物理服务器,也有基于虚拟技术的虚拟机,这些不同类型的前端主机在PS5000E上运行的都非常稳定,至今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阴忆青主任谈起这次调整时说:“在把存储系统构建在IP网络之上后,我们的存储方式变得更为经济和灵活了,我们的虚拟化道路也变得更为顺畅了。从建设成本看,基于IP网络和iSCSI磁盘阵列搭建存储系统比以往的建设方式能够至少节省20%的资金投入。从长期的使用成本看,基于PS5000E的IP存储系统也让我们的各种资源消耗得到很好的控制。”他解释说:“首先PS5000E的利用率很高,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系统。其次PS5000E基于的是IP技术,技术门槛低,更易于我们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我们人力资源的消耗。最后PS5000E内置的功能非常丰富,并且免费附带了大量的软件,这些软件涵盖了快照、克隆、备份、负载均衡等存储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无需再投入额外的软件购买费用,就能轻松地实现各种存储应用。”
重点案例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次平滑的升级 一次精彩的迁移
——厦门中山医院应用戴尔设备及全面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升级和机房迁移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厦门中山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医院,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沿革,如今该院已发展为拥有价值3亿元各类先进医疗设备、1600张床位,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170余万人次的年门诊量位居全省前列。
IT系统要随需应变
信息化建设成为该院取得辉煌业绩的功臣之一。尤其是经过了2005年的升级后,其系统一直在高效而稳定地运行,支撑着医院业务的迅猛增长。目前,该系统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应用也已非常成熟:信息网络连接了1200多台电脑及150台的影像、检验、手术室、ICU设备,还连接了2个分部、6个社区,而且即将有一家区级规模的医院要并入厦门大学中山医院。上述所有的分部、社区都和总部实现良好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目前,该院的IT系统又到了“随需而变”的时刻,这主要是因为:第一,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增长,HIS系统和PACS系统服务器负荷不断加重,为解决性能瓶颈,系统需要升级;第二,由于医院建设的需要,将进行机房的搬迁,原有系统需要迁移。第三,为提高关键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厦门中山医院将在此次升级及迁移过程中要着重建设数据容灾系统。
对于此次系统升级与迁移项目,厦门中山医院对系统升级和迁移的方案提出了严格而细致的要求。经过综合考虑,厦门中山医院决定与戴尔再度携手,一起来实施该项目。
总体而言,本次升级的整体架构与上述“2005版”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双方计划采用新的戴尔服务器、光纤交换机、存储设备及数据库软件,对系统进行平滑的升级,并保证两套旧的“双机+DELL|EMC CX500”环境下的SAN交换机升级后,新旧SAN环境得以进行级联。
信息系统平滑升级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系统的迁移与容灾系统的建设几乎处于同一个过程:首先,所有设备到货后,新设备直接放置在新机房;其次,升级两套旧的“双机+DELL|EMC CX500”环境下的SAN交换机,使新旧SAN环境可以进行级联;再次,先将新购置的网络交换机和光纤通道交换机作为容灾中心设备,原有的设备作为主设备使用,然后在容灾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将旧的核心交换机配置信息迁移到新的双机热备核心交换机,让两套旧的“双机+DELL|EMC CX500”的系统按灾备迁移方式迁移到两套新的“服务器双机+光纤存储系统”,实现现有系统由老机房到新机房的迁移;然后,将新购置的网络交换机和服务器、光纤通道交换机、存储作为主数据中心设备使用,一套旧的双“PE6850服务器+DELL|EMC CX500”作为两套新SAN结构的灾备中心;最后,在位于金榜分部的远程容灾站点准备好后,再将容灾系统设备搬迁至容灾站点,从而完成整个容灾系统建设。
目前,厦门中山医院的IT平台升级及迁移已经顺利完成,新的HIS系统、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开始高效率地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项目的总负责人、厦门中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叶欣指出:“这次的升级,包括了机房的搬迁、核心交换机的升级,数据库的升级,服务器存储的切换升级以及灾备环境的重新调整和建立,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在戴尔的精心组织下,整个过程对前台业务的影响只中断了不到5分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过程。”他表示,此次升级,使三大核心系统成为全新的“三驾马车”,使厦门中山医院在高水平“数字医院”的轨道上越跑越远。
重点案例3:岳阳医院
打造医疗影像系统,支持上海医联工程
——戴尔协助岳阳医院精心构建基于“分级存储”的PACS系统。
作为我国建国后在上海市设立的第一所中医医疗机构,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岳阳医院)一经成立,就汇聚了上海各科中医名家,被誉为“各中医摇篮”。
岳阳医院是上海医联工程的首批入选医院。医联工程是上海市有关部门为解决看病难问题而实施的一个大型医疗改革工程,该工程致力于建设的一个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以此帮助医生提高诊治水平,帮助患者降低医疗费用。为了支持医联工程的建设,岳阳医院决定在已有的HIS、CIS和LIS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尽快建成一个先进的PACS系统,以便与其它医院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分级存储PACS建设方案
在了解到岳阳医院的需求后,戴尔为岳阳医院精心规划了一个基于分级存储的PACS建设方案。具体而言,戴尔建议岳阳医院共采用在线存储和近线存储两种存储方式。一级在线存储用于存放医院的关键数据,采用FC SAN的存储架构,利用光纤通道对外提供服务;二级近线存储则存放医院一般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不常用数据,采用基于内容寻址存储(CAS)的产品,使用高容量的SATA硬盘,利用专用的API接口对外提供服务。
这个方案得到了岳阳医院的高度认可。2007年12月,岳阳医院开始引入戴尔推荐的各种设备,并在戴尔的协助下搭建PACS系统。戴尔主要为岳阳医院推荐了9台服务器和2套存储阵列,这些设备的型号和具体应用情况如下:2台PE6850作为主服务器,配置4颗Intel?双核至强7130M处理器,以集群的方式互相连接,用于运行整个PACS的数据库系统;7台PE2950作为辅助服务器,全部配备2颗Intel?四核至强5345处理器。其中2台作为WEB服务器,4台作为DICOM服务器,1台作为备份服务器;1套EMC CX3-20F光纤磁盘阵列作为在线存储设备,配置15块300G/10Krpm光纤硬盘,初始容量4.5T,最高可扩展至36T;1套EMC Centera作为近线存储数据归档系统,配置32块750G/7200rpm的 SATA Ⅱ硬盘,裸容量24TB,最高可扩展至1PB。为了保障上述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戴尔为上面提及的服务器全部配备了五年金牌关键业务支持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免费提供人工、备件、现场服务安装和7*24*4的技术支持等。
PACS系统提高诊治效率
2008年1月,岳阳医院的PACS系统正式建成。上线运行后,PACS系统立竿见影地提高了岳阳医院的诊治效率和医疗影像资料的管理水平。以往患者在检验科室进行相关的影像检验后,往往要等半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检验结果。如今患者在完成相关检验后,只需马上返回诊治的医生那里,就能在医生的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的检验结果。除了迅速提高诊治效率和管理水平外,PACS系统建成后,还在很短时间内就融入到了上海医联工程的信息共享平台中,有力地支持了医联工程的顺利开展。
岳阳医院信息科科
重点案例4:松江医院
广积医疗IT“成功经验”,首建区域性PACS系统
——戴尔助力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建设全国首个区域性PACS系统
创建于1949年6月的上海松江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保和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设有23个临床专科、7个医技科室,实际开放病床950多张,并拥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在上海市松江区,除上海松江医院之外,该区还有5家二级医院和14家社区医院,这些医院的资源相对较少,同时社区医院没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检测设备。
项目背景
建设区域影像联合体(Regional Imaging Union,以下简称“RIU”)是区域医疗改革的创新模式之一,也是破除基于个体机构、传统载体和传统作业方式的旧医疗体制,建立全新的、基于区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医疗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初,上海市松江区启动以RIU建设为突破口的基于个体机构运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并确定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上海松江医院”)为第一个试点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启动RIU建设,还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借全国首个区域性PACS系统,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选择标准:制定严格选择要求,挑选最强合作伙伴
为建好该区域性PACS系统,上海松江医院确定了选择IT合作伙伴的主要标准,经过深入调查和严格筛选,上海松江医院最终选择了戴尔作为此次区域性PACS系统的IT合作伙伴。首先,戴尔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优势突出。“我们了解到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属23家三甲医院中,戴尔为其中17家医院成功建设了PACS系统且这些医院对系统的评价都很好。这些成功经验对本次项目实施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上海松江医院相关负责人说。第二,戴尔可以提供整体医疗IT解决方案。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戴尔会全权负责,全程参与,为用户提供研讨会、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部署和设置、技术支持等。第三,戴尔服务专业且高效,为医疗用户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而且还提供以戴尔为单一联络人的一体化服务界面,既如果客户发生任何关于软件、硬件的问题,只需联系戴尔的技术客户经理,就会得到所有相关厂商的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
解决方案:采用“分层存储”策略,构建高效PACS系统
根据上海松江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戴尔最终为其推荐了基于PowerEdge服务器、Dell|EMC光纤存储和Equallogic存储设备的整体IT解决方案,并采用了最优的“分层存储”策略。
主数据中心部署了10台配置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的戴尔PowerEdge R910服务器。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增强的45纳米技术和新一代英特尔?微体系架构,具有8个内核16条处理线程、每个处理器24MB 高速缓存和4条高级高带宽互联链路,拥有强大的计算性能,可以为PACS系统提供有力支持。这些服务器上安装了PACS应用程序等软件,分别作为注册和索引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使用。此外,戴尔设计了“分层存储”的架构,保存全部的影像资料。第一,2台Dell|EMC CX4-480光纤存储设备作为“在线存储”,保存6个月以内的医疗影像资料;第二,1台Equallogic PS6500E作为“近线存储”,保存医院6个月-2年的医疗影像资料;第三,1台Equallogic PS6500E作为“近线存储”,保存医院2年以上的医疗影像资料。
2010年3月,位于上海松江医院的主数据中心的PACS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此后九亭医院以及小昆山、岳阳两家社区医院也已经接入了该区域性PACS系统。试用效果显著,首先从IT上讲,PACS系统一直稳定、高效。其次从优化区域医疗体系方面而言,PACS系统帮助共享区域医疗资源,优化了松江区的整体医疗水平。
戴尔公司在中国
自1998年将“直接经营”模式引入中国,戴尔在世界成长最快的市场上,以超常规的速度走过了一条跳跃式的发展之路。2007年底,在中国市场坚守直销模式13年的戴尔一改单一的直销模式,进入零售渠道。仅仅两年时间,戴尔在中国的消费业务在零售渠道上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直销渠道。
进入中国11年以来,戴尔在中国业务获得飞速发展,这与戴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客户中心
戴尔进入中国后,建立了中国客户中心(CCC),引进现代化的生产线和世界一流的供应链管理。从2001年戴尔在中国市场总产量一百万台,到2009年突破三千万台的累计产量,创下了八年间本地工厂产量快速增长30倍的纪录,充分显示中国市场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体现戴尔植根中国,与中国市场共成长的决心和承诺。
中国客户中心是戴尔公司全球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它不仅为中国提供全方位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还向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出口产品。中国是戴尔公司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在这里戴尔一直致力于从研发、销售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多年来先后在厦门、上海等多个城市建立研发、生产和服务中心。2009年7月份,戴尔与大连市政府合作,在当地建立解决方案中心。与此同时,戴尔也积极响应政府采购号召,珍视机遇,全力推动本地经济和IT产业的健康发展。
谋求多元化发展
如果说过去戴尔主要靠个人电脑和服务器在IT行业内取得骄人业绩,今天的戴尔则会把数据库、服务和软件作为接下来发展的重点。在市场的影响下,戴尔越发重视收购,借此将公司业务逐渐转型为IT服务市场。2008年,戴尔斥资14亿美元收购存储方案提供商EqualLogic公司,戴尔的存储产品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动态存储,解决医院CIO面临的海量数据存储的难题。戴尔以39亿美元收购Perot system(佩罗系统)公司是戴尔发展史上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这一举动将大幅提高戴尔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戴尔宣布收购Perot system公司几天后,Perot system宣布收购管理咨询公司毕博旗下的中国业务。至此,毕博中国被戴尔以曲线方式收归囊中。通过收购Perot system,戴尔扩大了其IT服务的规模,尤其是可借此进军医疗产业IT服务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戴尔减少对计算机硬件业务的依赖性。
值得一提的是,戴尔在中国非常重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致力于帮助缩短数字化鸿沟。自 2006 年起,戴尔在中国已捐赠价值逾 74 万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 15 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建了 25 家戴尔学习中心, 目前已有超过两万六千多名学生受益。
2009年戴尔全球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到北京与我国教育部就青少年教育合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戴尔在中国启动了其“全球青少年互联创未来” 项目 (Dell YouthConnect),向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获得戴尔捐赠了总价值 2 00万美元的现金和先进的电脑系统以及技术服务,以支持中国青少年在数学、自然科学和 IT 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提高中国落后地区青少年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促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戴尔也非常致力于为政府客户提供高效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服务电子政务、“平安城市”等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戴尔通过降低成本和复杂性来帮助政府简化IT,对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网络发布和应用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升级,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为在政府和市民间实现高效信息服务奠定坚实基础。2009年2月,戴尔还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首个绿色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节能技术,减少了服务中心70%~75%的能耗,全面改善了机房基础设施。
在未来,戴尔作为全球位居第一的医疗IT服务提供商,将继续植根中国,以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