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4-15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主管网
作为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源头,医院信息化建设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凡事预则立”,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如何部署医院信息化发展?医院信息化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平衡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政策和规范。
2009年4月6日,随着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疗行业改革正式在“春天里”拉开帷幕。
“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表示。两天后,卫生部会同财政部等五部委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新医改“三年小考”的春天,记者就有关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采访了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高燕婕。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落实规范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源头,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燕婕如此评价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5年前,卫生部就已经制定了有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规范。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让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有规范可依。《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是卫生部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大力推进的一部规范。“在这部‘规范’里,对医院流程,各个功能模块,如药费、预约挂号、血站安全、药品安全以及药品效期都做了明确要求。”高燕婕介绍,目前各个医院都已认真贯彻执行并取得不错成绩。
科学、切合实际部署医院信息化建设
新医改计划投入8500亿,仅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投入5000多亿元人民币,而这是新医改计划投入8500亿的近六成。据了解,8500亿元首先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这其中就包含了公立医院改革。
从HIS、PACS,再到如今各个医院热衷建设的电子病历。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形容也不为过,公立医院信在息化建设中不切合实际,盲目发展的现象时常被媒体所提及。有专家甚至用“多而杂,各分离,难统一”来形容目前某些医院在信息化布局上的乱象。
高燕婕告诉记者,前几年有些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走了一些弯路。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统一布局和整合能力,导致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欠缺对成本的考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些医院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几十个,厂家也多达十几家。本是少花钱多办事,结果事与愿违弄个“多花钱少办事”。
“医院信息化建设应该要有目标、有规划、有序发展,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兼顾效益和成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燕婕说。
防微杜渐,规范医院电子病历建设
“电子病历是啥玩意?我只想在医院能把病看好,看病更容易些,费用更低些。”在安贞医院刚刚做完检查的李大爷在面对记者有关电子病历采访时,显得一脸茫然。其实不至李大爷对电子病历的概念感到陌生,记者在安贞医院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患者,多数人表示听过电子病历,但对电子病历的真正用途和实际意义却知之甚少。
虽然电子病历在社会的知识普及还不够,但这丝毫没影响到医院对电子病历的建设上热情。多数医务人员对电子病历也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有人形容它就像“热得发了烧”,但也有人担心“烧过了头”。
面对各个医院日渐高涨的电子病历“浪潮”,高燕婕冷静而理性的指出:电子病历不是简单的纸质病历电子化,医院在建设电子病历过程中,还要做好有关记录、传输、归档、安全、技术、应用问题,确保每个流程做到规范化。
“十二五”目标,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期间,医院信息建设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医院,乡一级医院都要纳入信息化建设范围。大医院要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上推进数字医院发展,能够将医院信息化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农村医院,乡一级医院要优先完成基本医疗IT设备配置,同时做好对医护人员技能培养,确保乡村医院信息化建设人才储备。”
高燕婕表示,十二五医院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有国家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医院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取得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