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本周京沪两地相继出台医改新举措。上海称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北京变“窗口挂号,医院候诊”为“预约挂号,居家候诊”——这些改革措施所针对的,都是长期以来群众诟病最多、反映最强烈的地方。
记者钱培坚上海报道 于5月17日举行的上海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该市将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
徐建光说,本次医改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完善运行机制,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在大型综合医院试行总会计师制度;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完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探索医师多地点执业办法;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为基础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院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对医疗机构实施监管和调控的“指挥棒”;实行医疗机构“一户一档”、医务人员“一人一档”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王卫平认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最大的困难在资产管理的问题上。比如“院中院”和特需病房是历史产物,公立医院是政府投资,应该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不应该拿了政府投资的设备、人员去做特需的服务。
据介绍,上海《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贯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
记者郭强北京报道 记者于5月18日召开的北京市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期,北京市卫生局将重点开展改善预约挂号服务专项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改变传统的“窗口挂号,医院候诊”旧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预约挂号,居家候诊”新型医疗就诊模式,在社会上树立“看病先预约”的新理念。
据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毛羽介绍,从今年6月1日起,市卫生局直属21家三级医院将首先扩大预约挂号服务范围,全部门诊号(普通号、专科号、专家号)均纳入预约挂号之列,同时采取层级就诊。预约的方式有电话、网络、窗口、医生间互约、社区预约等。从7月1日起,全市66家三级医院及区县的骨干医院都将进入到全市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全市二级医院从明年1月1日起开展预约挂号服务。
据统计,2011年1月到4月,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就诊患者的预约就诊比例为24.7%.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48.65%,出院病人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65.7%,产科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94.3%,口腔科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96.1%。毛羽说,北京市卫生局将以预约挂号工作为抓手,强化医院管理,在社会上树立“看病先预约”的新理念,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