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3-31 来源:健康报网
健康报网讯3月19日,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承办的卫生部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座谈会盛京医院召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副主任王才有,以及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部属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医管局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及信息中心主任总计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卫生部意在深入了解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听取医院方面对卫生部近年来已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卫生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交流深化医改以来各地在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对今后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会议上指出:“卫生信息化建设得力医改、助力医改,对于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提到全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时,孟主任表示:“十五”、“十一五”时期,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军,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但是由于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同时形成了内部、外部严重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功能强大但非标准化、孤立的各个数字化医疗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有限卫生资源缺乏整合、浪费严重,不能满足深化医改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跨机构区域医疗服务协同和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目标要求。 2012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制订和完善卫生信息化标准规范,初步形成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乡-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框架。逐步实现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设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服务机制,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根据上述规划和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点任务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应用水平;二是创新服务模式;三是推进立法建制。 居民健康卡在功能设计定位上主要是用于在全国范围整合规范各种就诊卡和新农合卡,实现标准统一、全国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新农合即时结算,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深化医改带来的便利服务和实惠。卫生部建议各部属管医院、省会城市三甲医院以及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级联系城市试点医院,同步启动开展医院受理环境建设,全面支持受理居民健康卡、实现一卡通用。 最后,孟主任还提到了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工作。他强调,深化医改启动的信息化建设工程不仅投资巨大,而且所提出的“经济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战略路线,涉及大量复杂的信息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对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科学、统一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将是推进和支撑“3521工程”重要的基础支撑条件。“十二五”卫生信息标准工作规划一是加快推进标准研制工作,二是加强标准管理工作,三是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会议期间,东软集团医疗IT事业部咨询部部长陈中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信息标准处副处长汤学军先后作了《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医院自反馈式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电子病历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方案介绍》主题报告。 19日下午,卫生部、卫生厅领导及各位专家,听取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关于医院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院长查询系统、医疗质量管理、电子病历工作平台、门诊信息化建设、护理精细化管理,医院信息网络化“三网合一”、以人力资源为轴线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区域协同医疗建设等8个专项模块的运行情况的专题报告。(中国医大盛京医院/刘学勇 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