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身份证读卡器原理 身份证读卡技术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来实现的。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3]。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即射频卡) 和天线三部分组成。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二代身份使用非接触式IC卡芯片作为存储器。芯片存储容量大,写入的信息可划分安全等级,分区存储,按照管理需要授权读写,也可以将变动信息(如住址变动)追加写入,芯片使用特定的逻辑加密算法,芯片和电路线圈在证卡内封装,能够保证证件在各种环境下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被公认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4]。其正常阅读距离不小于5cm,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5000h[5]。我国规
function int Syn_SetMaxRFByte ( int iPort, int ucByte,int bIfOpen ) library "SynIDCardAPI.Dll"function int Syn_OpenPort( int iPort ) library "SynIDCardAPI.D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