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运维服务
招聘信息
-
返回
行业博览
临床营养诊疗信息系统的研究与流程设计
李迎新①
①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摘 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临床营养的状况;接着提出了该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用流程图的方式描绘了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对系统流程也进行了详细描述,经过深入研究后,总结了该系统要实现的关键目标。
关键词
临床营养 营养电子病历 系统研究
1 引言
临床营养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自身营养状况不良或错误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很多种疾病致患者死亡
也与其营养状况差导致抵抗力低下有关[1]。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有效的营养干预可以改良患者的预后,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临床营养的治疗和支持作用。但国内的临床营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营养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医疗机构、公司、学校。其主要功能为营养分析、营养评价、临床营养指导、食物营养素计算、食谱制作、人群配餐、营养信息的统计与管理服务等。但是现有的软件系统都未将各功能模块统一整合,且未与医院信息系统关联,同时软件的人性化设计较差[2]。
2 临床营养管理现状
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无法实施全院营养风险筛查,导致营养诊疗工作陷入被动支持;无法做到过程动态营养评估,从而无法与营养诊疗形成体系;停留在临床科室提出营养会诊需求,营养科组织会诊,不能主动对有需求的病人进行会诊;无法动态监测营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营养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养治疗效果;对于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工作中的定性定量分析及供给能量的分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易产生医疗风险;未形成完整的营养电子病历,更无法以营养诊疗病历为基础积累,开展临床科研、教学等相关工作;营养科与临床科室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同步,致使开展整体协作治疗难度很大,主动性营养诊疗方案未得到有效开展。随着卫生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颁布及三甲医院评审对医院营养工作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基于以上形势和现状的分析,建立临床营养信息管理系统已势在必行。
3 主要研究内容
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广东省医院营养科标准病历》、等国家、省相关标准分析、梳理、研究透彻,作为该项目系统规划、设计、实现的基准。
研究构建完整的医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体系,重点对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微型营养评定( 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MNA)、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Malnutrition
Uiversal creening Tool,MUST)、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等营养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3-4]。
在相关行业标准分析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我院信息系统中与临床营养诊疗密切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针对性升级完善,来更适合今后智能、实时采集相关数据以及数据交互的需要。
研究通过实时采集医院信息系统中病史、营养史、用药史、体检、人体测量所得数据等进行自动初步营养评定。
数据访问中间件技术,采集HIS、LIS、RIS、EMR等系统中与营养诊疗相关的信息。
4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患者办理入院,在临床信息系统生成患者基本信息,护士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若存在营养风险,则申请临床营养师做进一步的营养评估,包括体检评估、营养评估、生化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临床营养师做出相应的营养诊断。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主动请临床营养师进行营养会诊,同时临床医生要开具相关检查检验医嘱,临床营养师从系统同时获取患者入院营养评估信息、患者基本信息、饮食医嘱信息及检查检验结果信息,通过综合分析以上信息,书写会诊报告,给出营养治疗计划,定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监测,根据相应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营养干预,以及该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详见图1
图1 系统业务流程
系统设计特点:标准化临床营养管理流程,业务功能覆盖临床营养全过程;网络化、电子化拓宽营养管理范围;信息自动整合,系统自动分析,提高管理效率,防范诊疗风险;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横向全程管理。
5 系统实现的关键目标
5.1 效率的提升
规范诊疗流程:以卫生部临床营养诊疗流程为指导,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重要依据规范临床营养诊疗流程,为诊疗的高效开展提供基础。
无纸化:营养会诊电子化申请单,电子会诊报告单,提升会诊的效率,同时提高了会诊的响应效率。
信息自动采集:患者生化检查要实现实时同步,形成趋势对比,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自动分析、计算:营养筛查自动评分,营养支持方案自动分析、计算。
5.2 全面营养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运用一种或多种通用的营养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的可靠性;膳食管理、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一体化协作,为多科室协作奠定基础;
5.3 风险控制
营养风险提醒、营养会诊提醒,提高临床营养诊疗反应速度,更好的服务患者;实时比较患者营养摄入量与推荐量,实时对营养干预方案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保肠内、外制剂的使用安全。
6 小结
本文介绍了医院临床营养管理系统研究背景、内容、系统结构和流程、系统应具有的主要功能、设计创新之处等,这为我们今后的具体系统实现提供了明确的指引。系统的实现将全面整合医院营养信息,优化医院临床营养诊疗流程、提升临床营养管理综合效率,对于提升医院临床营养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昌富.模拟点餐控制系统的设计[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23(4):381-385.
[2] 黄柯,鲁力.国内营养软件的现况与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00-3701.
[3] 梁晓坤,蒋朱明,于康.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评价与比较[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6:361-366.
[4] 杜小亮.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J].肠外与场内营养,2010,17(5):309-311.
[5] 黄荣, 李刚荣, 周琳. 医院会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重庆医
学,2011,40(35):3577-3579.
[6] 陆淼, 张晓友,武云飞. 我院临床营养病历书写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2).
[7] 张英时.计算机在医院营养膳食管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03;16(1):23.
[8] 莫晓华, 李小华, 傅军.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J]. 中国数字医学,2009,4(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