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内情况 卫生信息化是新医改的四梁八柱之一,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支撑。国家卫生部自2009年始,在全国投入了上百亿资金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全国各地掀起了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热潮,信息系统建设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后,完成了数据的初级积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类的数据应用及决策支持问题。但国内具备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经验的厂商非常少,大多数均是以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系统厂商提供简单业务报表为主,查询和应用均非常麻烦。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如上海、厦门、深圳等,均在探索开展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总体而言,国内卫生决策支持系统正在起步,用户需要量大,各信息系统提供厂商均经验不足。
3 卫生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前景
3.1 医学专家咨询系统 服务临床医疗实践医学专家咨询系统是通过运用专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模拟医学专家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过程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帮助医生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作为医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有助于医学专家宝贵理论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保存、整理和传播。例如:美国的 MYCIN系统、QMR 系统(Quick Medical Reference,QMR)以及英国医学知识地图(The Map in the NHS)。MYCIN 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咨询系统,主要包括咨询、解释和规则三个子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规则推理的方法产生 400 多种体现专家判断知识的规则,以模仿专家的推理过程,辅助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细菌的种类,并提出临床处理建议。QMR 侧重于内科疾病的诊断,其核心是 600 余种内科疾病诊断的知识库,通过疾病症状来推理疾病,支持基于检查症状的疾病诊断决策。英国医学知识地图的本质是临床路径的可视化表现,旨在建立完整的能够持续反映最新的证据、专家以及政策信息的临床路径,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
3.2 智能药物处方系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大量新药涌入临床,药物之间的配伍使用情况更趋复杂,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新挑战。各类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在现代医院临床治疗和药学服务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系统通过应用能识别药物之间配伍反应或药物禁忌证的决策模型,综合病人数据,就能评估药物处方合理性。例如:美国的医生医嘱录入系统(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CPOE)与药物处方计算机审查系统(Drug Therapy Screen-ing System,DTSS)、澳大利亚的电子处方系统(E-prescribe)。上述三个系统原理和功能差异不大,通过药物处方信息的电子化录入、消费者历次用药记录的自动整合和个人电子处方数据的汇总,审查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为医生提供科学、权威、全面和深入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信息,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正确的给药组合,减少和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医生手写差错;同时可以提供重复用药的校验,与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匹配和基本药物政策补贴计算,有效降低病人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