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运维服务
招聘信息
-
返回
行业博览
浅析物联网在医院中的应用
王振明① 张立* 胡正刚① 李臣① 周旭①
* 通讯作者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信息处
①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信息处
摘 要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在医院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医院信息化
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 兆至一千兆个物
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通过智能卡、RFID 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等);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通过无线网、移动网、有线网、RFID 网等);应用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控制决策。
2 关键技术
2.1 射频识别术及编码
射频识别即RFID 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限射频识别,是一种通过无限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病毒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通信技术。射频识别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期间,由一个阅读器和很多或标签组成。
射频识别的编码是唯一的,而且其编码规律和解析方式能够通过物联网计息服务对应起来,这样才能够通过编码访问其对应物品。目前体系射频识别编码存在三个标准,分别为ISO 标准、欧美EPC 标准和日本UID 标准,应用前景和范围也有所不同。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成本的下降以及微处理器体积越来越小,已经为数不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医疗、军事等领域。
2.3 物联网中间件服务
物联网中间件负责实现对RFID 硬件以及配套设备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同时作为一个软硬件集成的桥梁,完成与上层复杂应用的信息交换。其在物联网中起到中介作用,屏蔽前端硬件的复杂性,并把采集的数据发送到后端IT 系统。
2.4 物联网名称解析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点有点类似因特网的DNS 服务,后者是激昂客户端输入的网址转换成其对应的网络资源地址URI,进而得到此ID 号对应物品的属性。
3 医院中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在医疗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 。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 、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识别、化
验品识别,医疗废物识别跟踪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具体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病患信息管理[1]
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做到对病患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实时监测信息,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以上均基于RFID 技术运用。
3.2 医务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大,在医院重要点位设置固定RFID 阅读器读取每个工作人员的RFID 胸卡判断其所在位置,从而实现人员室内跟踪,为调度医务人员及时诊疗与救护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集成门禁系统、监控系统、考勤系统。防止外来人员随便进入,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3.3 医疗急救管理
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家属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 RFID技术的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详细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急救病患争取了治疗的宝贵时间。目前该技术在美国Wellford hall 治疗中心已经得到应用 。
3.4 药品存储
将RFID 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 中,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备。
3.5 血液信息管理
将RFID 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3.6 药品制剂防误
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之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病患用药安全。
3.7 医疗设备与手术器械管理[2]
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每台设备上安装RFID 标签,记录设备基本信息及每次维护、维修、巡检的相应记录,对设备所在的位置及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医疗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每次手术后,供应室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收集、洗净、分类包装,经严格灭菌消毒后再准备供给新的手术使用。对手术器械包配带一个条码或RFID 标签,负责采集和存储手术包流程的信息,包括手术器械种类和编号、数量、包装人员编号、包装日期、消毒日期、手术包类型等。系统通过这些信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实行监控,最大限度控制和消除了器械包的安全隐患,也明确了各个环
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便于相关感染事故出现后进行追溯。
3.8 新生儿防盗系统
婴儿出院前,在监护病房的出口布置固定式RFID 读写器,仅当母婴手环互为匹配门禁显示绿色通行标志,否则显示红色禁行标志,便于保安对于新生儿出院的监控,防止儿童被盗。
3.9 报警系统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
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 ,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
3.10 医疗废物管理[3]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药废物的管理。国外一些先进医院通过对医疗垃圾的收取、称重、运输、焚烧等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避免医疗废弃物的漏装、遗失、丢弃,记录规范整个流程的耗时,全程监控医疗废物转运,确保医疗废物被妥善运输到指定地点。
4 总结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前沿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先例,还面临着技术标准、行业规范、成本、信息安全等一些列问题,在医疗行业全面推行物联网技术还面临很多困难。但物联网技术以其强大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等功能,运用RFID技术,使其具有完成高效、准确、便于部署系统所需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医疗领域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实时的智能化的互联互通的动态服务。从而适应卫生改革的需要,适应患者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羽,徐渊洪,杨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
2010,14(8):2-4.
[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3]程之红,焦雅辉,徐渊洪,等.RFID 技术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院,
2010,14(8):5-7.